为了远山的呼唤
作者:张颖 信息来源:教育厅网站 发布日期: 2015-09-09
袍山小学全貌
赖老师手把手教学生握笔姿势
日前,龙岩市永定区合溪乡袍山村的福建医科大学派驻的第一书记郑锦焕,想在第31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和大家分享村里的袍山小学教学点负责人赖赠来老师的故事。已58岁的赖老师在合溪乡当了38年的乡村教师,如今还在坚守着。
作为第四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袍山下辖36个自然村。“地广人稀,居民分布非常分散,下属的自然村从梅子坑到石象坑跨度超过15里,以前没通公路的时候走上六七个小时才能到。”郑锦焕介绍说。
因地理环境、交通、耕作不便等原因,袍山村收成不丰“靠山难以吃山”,因此,村内年轻的男女几乎都外出打工或经商。
从1977年高中毕业后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开始,赖赠来扎根乡村小学超过38年。
一手握锄头,一手拿粉笔,从没想过离开
9月1日,新学期正式开学,在村小的教室里,赖赠来用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紧紧握着小小的粉笔头,在黑板上写了一句“祝同学们新学期好!”讲台上的粉笔盒里装满了这样的小粉笔头。他说:“能省就省些。”
“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村度过,难离故土就是这样吧。”赖赠来老师说,他的家住在离小学两三公里之外的另一个自然村大岐下,如今老伴到儿子家里帮忙带孙子,每天放学送走孩子,赖老师就骑摩托车回家,自己做饭,喂喂鸡鸭,还得忙些农活。
喝着赖老师亲自做的茶,听着他说的手工炒茶秘诀,从人民教师到普通农民,他的身份转换是这样自如。
1977年,从永定一中高中毕业后,赖赠来就回到老家合溪乡袍山小学担任民办教师。“当时的袍山小学是所村级完小,老师11名,最多时候学生有150个。”刚走上教师岗位的赖赠来充满了干劲,“当时我一周上过24节课,年轻人嘛,有动力有上进心。”
民办教师的工资不高,成家立业之后,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也没让赖老师退却过。“最艰苦的时候,为了赚点外快,还为乡里的粮食收购站挑过谷子,一担五六十公斤走了14里山路,可以拿到一块多钱”。
在外出打工潮中,赖赠来老师也曾被劝说离家打工,“但是教书育人成了一种感情,割舍不了的”。1990年,赖老师正式转正,成为一名公办乡村教师。“因为有了身份,觉得很自豪,也觉得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一个月到手不到800元的工资,但赖老师挺知足,“从袍山出去的孩子我大部分都教过”。
没时间管儿子,最对不起的是他们
“负责任!”这是袍山村的家长以及赖赠来的学生对他的第一评价。目前学校只剩下3名在读的学生,赖赠来成了“孩子王”。无论是中午照顾孩子吃饭,一节节地按照课程表上课,还是下午放学等待家长接送,他依然做得一丝不苟。
为孩子垫付学费,掏钱给孩子买书包文具,接送家住偏远的孩子上下学,作为乡村教师,这样的事情赖老师一直在做,已然常态。
“村民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得认真教。把孩子教好了,能出人才是最好的。”他的初心不过如此。
但是对于自己的两个儿子,他自觉亏欠太多:“没什么时间管儿子,最对不起的是他们。”
1991年,赖老师到合溪乡洪教小学任教,这是一所偏远的农村单人校。为了方便照顾,他把小儿子带在身边,到周末才回家。“那年冬天太冷,全身都冻僵了。回家后儿子坐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话,一个跟头栽下去,额头上至今还留着疤。”说起对于儿子的愧疚,赖赠来非常感慨。
1996年,为了儿子念书,赖老师到合溪中心校任教“陪读”了一年。短暂的中心校经历后,他又回到袍山小学,继续当一名普通村小教师。
用良心教书,小村走出了20多名大学生
两人校,3名学生,复式班教学成为两位老师的工作状态。“我们不会做半天一个老师满堂灌的事情,这样不符合教学规律。”两位赖老师将教学安排得井井有条。
去年,即便一年级的孩子只剩下了一名,两位老师依然严格按教程上课。赖赠来指着自己的心说,“我们用良心教书。”
学校虽小,袍山小学教学点一、二年级成绩多年来在乡里排名第一,这里也走出了20多名的大学生。“孩子都是到中心校统一考试的,说明我们的教学质量还是不错。”赖赠来挺自豪。
袍山小学拥有独立的两层简装砖混结构小楼,但是附属教学设施较为简陋,缺乏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运动器材,此外,操场上的一堵围墙因破旧老坏,已成为威胁学生安全的危险因素。
2014年4月,驻村第一书记郑锦焕正式任职后,通过对接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委星火爱心基金会,设立“袍山学前教育基金”,全额代偿第一书记驻村三年期间所有就读袍山小学学前班学生的保教费,还捐建了一个小图书室,关爱支持村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