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一篇题为《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的报道,曝光陈光标多起捐赠的问题,将这个“中国首富”简直描述成一个“中国首骗”、“中国首席伪慈善家”。

        陈光标做慈善,喜欢高调的行事方式,被人称作“暴力慈善”。但出于公心和公共利益,还是应该对他真正帮了许多人、改变了许多人命运的慈善行为保持尊重的。

        对一个慈善家来说,“诈捐”的罪名足以终结一切。因此,中国“首善”陈光标捐赠“注水”的传闻,无论对媒体、公众还是陈光标本人,都攸关重大。往小了说,事关一个人的名誉;往大了说,关系到慈善事业的成长。

 

观点一:对乐于行善的陈光标多一份理解

       陈光标是一位民营企业家,他捐或不捐、捐多捐少,是否有以募捐换取广告效应,是否借此与政府搞好关系以争取项目……这种种被质疑的行为,如果一定要算作不足,那也是个人选择,只要其中不涉违法,他的捐款行为就应该和其他好心人一样,受到肯定。这和有的地方、专业慈善机构的“挪用”、“滥用”善款,性质判然有别。

       作为一个立志用自己的“高调”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企业家,陈光标的慈善方式确有可以改进之处。但于起步较晚、阻力很大的中国慈善事业而言,公众特别是企业,还远未形成乐捐善助的社会习惯。当此之际,在严格制度建设和监管机制的同时,对乐于行善的人,不妨多一份理解,不必在他高调时推波助澜,也不能一棒子打死,让后来者望而生畏……[详细]

观点二: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慈善心

       所以,应该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慈善心。从陈光标对媒体的倾诉来看,他是很不容易的,可以说是受着三层挤压。其一是一些官员并不喜欢他,他接受采访时说:由于高调,我得罪了部分企业家和官员。我做企业至今,从来没给官员送过一分钱。我父亲教我,坚持守法经营、诚信做企业,不要坑蒙拐骗,低调做人,高调行善,如果偷税漏税,我的高调早就把我送进监狱了——这话也许有夸张,但如果真不送钱给官员,肯定是不招他们喜欢的。其二是富人同行,因为陈光标的慷慨解囊照出了国内不少其他富人身上的“小”,陈光标每有高调捐赠,媒体必会借此批评其他富人吝啬,所以也招其他富人反感,陈曾经坦言“请富人们包容我陈光标的存在”。其三就是一些媒体对他的苛责苛评,带着有色眼镜苛审他行善的动机。[详细]

观点三:陈光标的“慈善清白”需制度保障

       如果我们的慈善制度信息高度透明,显然,陈光标遭遇质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使陈光标想“少捐多报”也没有机会,因为慈善账目都是公开的;而且,陈光标也不敢冒着诚信风险去“少捐多报”。

  陈光标风波不仅折射出慈善信息不透明,而且还折射出我们缺乏权威、独立的第三方调查监督机构。慈善事业不仅需要社会监督,也需要专业化监督。[详细]